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于是公开课也好,示范课也罢,执教者都会为选择何种教法、“怎么教”而大伤脑筋,绞尽脑汁。课堂上一会儿让学生小组讨论,一会儿让学生合作学习,课堂流行语是“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,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”、“想怎么读就怎么读,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”、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”。以为这就是所谓的“自主”,所谓的尊重学生主体。殊不知“自主”变成了“自流”。在“合作”、“探究”热闹喧哗的背后,却是学生既未学得知识,更未习得技能。这种一味否定、全盘抛弃传统教法的行为着实让人心生担忧。 何种教法最好?有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教法呢?心理教育学家陈尔寿说:“教无定法,人各有法,引起兴趣,就是好法。”著名语言学家、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:“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,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,还有一把总钥匙,它的名字叫做‘活’”。有的老师在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后,全盘照搬,可效果却并不像想象中那般理想,甚至很差。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,有教师本人素质的问题。方法是靠人来运用的,运用得好坏在人而不在方法本身。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:譬如打乒乓球的两种握拍方法--直拍式和横拍式,你能说直拍式就一定不如横拍式?刘国梁采用的是直拍式,他不照样打成了世界冠军嘛!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:“灌输法未必不好,启发法未必全好,关键看你用在什么阶段,什么地方,什么场合。”“讲授法”运用得好,同样可以是启发式教学,因为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照样有启发作用。不能非此即彼,简单地将二者对立起来。是不是启发式,关键是看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。 《小学语文教学》2006年第4期刊载了一篇文章《想起了那位‘不会教’的老师》,读后感触良多。文中的代课教师张瑞菊在第一堂课的开场白是:“同学们,我没教过书,不会上课,以后的语文课主要是靠大家自己学习。我对大家学习语文的要求就是三个字“读、背、写。”正是这三个字,让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理论,也未曾受到过专家指点的张老师赢得了学生,学生兴趣盎然,学习成绩斐然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张老师的那些看起来并不“正统”的做法其实正是“暗合”了教育的基本原理,正如老子所说的“真水无香”,这种自然、和谐、没有雕饰的美正是我们目前的课堂所追求的境界。 如何选择最优教法呢?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词“只选对的,不买贵的。”我们的态度应是:学习借鉴传统的优秀教法,依据不同内容,不同体裁(题材),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,因人而宜,因文而宜,选择适合的、有效的教法。比如新授课以讲授法为主,练习课以练习法为主,复习课则讲授法、练习法二者兼顾。小学低年级段以讲授法为主,中高年级、初中、高中时发现法、启发法、诱导法、探究法多法并用,相得益彰,才会生成优质高效的课堂。 教育家巴班斯基说:“每一种教学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,它们既有优点,又有缺点,就教法本身而言,无所谓优劣。“此话可谓一语中的,深中肯綮。愿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。 |